繼中通、韻達相繼發布漲價通知后,申通也在公司內網發文一篇,稱進一步調整其大貨費用政策。事情沒過多久,圓通方面也稱為應對旺季高峰,且人工成本不斷上升,運輸成本持續增加,給全網絡帶來極大經營壓力,決定在原有價格基礎上進行上調,至此“三通一達”先后全部調價!
回頭看最辛苦的專線,運輸價格卻十年不漲。貨主們還在嚷嚷著降價,還有同行依然在低價競爭,物流簡直沒法子做了。是客戶的問題,物流公司的問題,還是行業的問題?也許都有!
一:貨主重價格,輕價值服務
這些年來實體經濟不是那么的好,他們比物流企業更需要降本增效,物流被看做企業的待挖掘的“第三方利潤源”。于是,物流運輸成本每年降一點成了很多公司的慣例,成為考核物流部門的唯一標準,不降沒法向老板交代。每年的物流招投標,幾乎就成了誰的價格最低的競賽。
你看,你看,誰誰誰家的價格可比你們低很多。你說:“我們服務比他們好呀”,他們會講就是因為服務好,才會更傾向選擇你們,結果大多數企業選擇了屈服。一分錢一分貨,在這樣的甲方企業的“誘導”下,物流企業逐漸放低了服務水準,或者說沒了提升服務的動力。
十年一夢回頭一看,我們的服務水平并沒多少長進,這究竟是誰的責任?“重價輕質”也許是主因。
二:企業只顧降本,忽略提質
傳統的思維認為,我的成本都漲了,客戶理應漲運費。但是客戶會反問,你的服務就那樣,憑什么給你漲運價?你不做有的是人來做,不僅運價漲不起來,貨主還得給你延長賬期。你不給漲價,物流公司只能降本了。于是,在低價拿下了項目后,企業走入了降本增效的死胡同,通過減人、減設備、加寬加高車等方式,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。
這樣不僅沒有起到效果,反而降低了服務水平,客戶跑得越來越多,服務價格卻越來越低,陷入一個死循環中。很多時候我們一直在找別人的原因,抱怨市場競爭激烈,客戶不好又太苛刻,其實最終的根源可能卻在企業自己。一直在搞降本增效,而不是提質增效。
要提升貨運價格,必須走品牌化之路。通過戰略梳理、組織架構重塑、運營流程規范、產品體系完善、人才梯隊建設以及高效的考核和數據化管理,全面提升品牌溢價能力,給客戶提供不可替代的優質服務,才是物流企業提價的根本方式。
三:行業門檻低,產能過剩
“你不做,有人搶著做”,在和甲方企業打交道經常聽到一句話。是的,他們沒說假話,物流行業就是這樣,哪怕再低的價格都會有人去接,行業這么多年來一直存在的“怪現象”。
說奇怪一點也不怪,物流行業的門檻實在是太低了,幾個人就能撐起一個物流公司,只有你有足夠的關系、說服能力和膽識就能接單。
于是物流業態也足夠豐富,什么信息部、專線、小三方、物流平臺、供應鏈公司,甚至物流科技公司都能接單,接了以后再外包,一包、二包、三包,一票業務甚至能出現五包。門檻低了,一些小企業成本也低,于是什么價格都敢接,再加上做流水賬的公司紛紛低價搶客戶。
他們不會考慮給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,從而導致一旦有業務,你不接總有人接的現象。
當我們改變不了別人的時候,我們只有先改變自己,夾縫中求生的專線物流如何尋求突破?
一:構建網絡型企業
1)制定發展規劃
2)優化經營模式
3)完善管理體系
4)人才體系構建
5)加盟招商模式
二:轉換發展重心
1)業務做專做細做深
2)線路優勝劣汰
3)聚攏短途運輸需求
4)發展短途定時班車
三:向上下游產業延伸
1)發展農產品物流
2)為物流人提供增值服務
路,始終在自己腳下,靠人不如靠己,專線自強自立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。
http://www.y3995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