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各位朋友收到取件碼的趕緊來取快遞,不然店里放不下了。”
日前,在杭州拱墅區某小區門口開快遞代收點的老板發了一條朋友圈,視頻里代收點包裹滿滿當當,有些放不下了只能堆門外。
最近,你收到的包裹是不是越來越多了?“5·5購物節”加上“618”電商大促,快遞時不時就會出現爆棚的情況。
另外,根據浙江省郵政管理局消息,5月我省快遞業務量單月達16.8億件,超過2019年“雙11”當月的15.8億件,創造了新的歷史單月最高紀錄。
包裹多了,你都是怎么收的?不送上門的快遞,除了被放進快遞柜,不少都是被放到了代收點。
這兩年,杭州街頭多了不少快遞代收點,有些是有獨立的店面,有些也可能是你常去的水果店、小賣部,甚至理發店等。
1.快遞小哥當起了代收點老板
去年雙11前,劉歡在杭州祥運路上開了一個快遞代收點,40多平方米大小,月租金是6000元,員工就是他自己。
受疫情影響,劉歡3月底才從湖北老家回到杭州把店開起來,剛回來時快遞量也就三四百單。“好在浙江的復工復產還是比較快的,這兩個月快遞量越來越多,現在每天也有七八百單了。”劉歡說。
尤其是最近,“5·5購物節”加上“618”,快遞時不時出現爆棚,這才有了開頭催促大家取快遞的一幕。
劉歡在開這個代收點前,做了五年多的順豐小哥,跑的就是杭州城北一帶,也見證了杭州大城北發生不少新變化,樓房多了,人氣旺了,快遞也越來越多。
快遞的量是一年比一年多,而快遞柜經常要搶著才能放進去,開在小區門口的代收點越來越多了,劉歡就想著自己也創業試一試。
人工和房租,是他最大的成本,剩下就是一些裝修費用以及水、電、煤氣費。
去年雙11期間,生意爆棚時每天有近1000單快遞放到他這里,每一件收取快遞員5-7毛,快遞員把件放下就成,他錄入后按照順序擺放好,然后系統會自動發送短信到收件人,每一條短信為4分錢,一天光短信費要30多元。
針對收件人,代收點一般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,以前取快遞需要劉歡幫忙找出來,最近店里有了自助取件機,大家進來后找到自己的快遞,直接掃碼就出庫了。
2.理發店水果店也能收快遞
除了有單獨門面的快遞代收點,這兩年,小區周邊的水果店、小超市、便利店等也成為了快遞代收的常見方式。
下班回家后先去樓下的小賣部拿上快遞再進家門,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。
家住下城區永康苑的朱先生,他家樓下的快遞代收點不僅有水果店,還有理發店。小區門口有一家叫“妍妍”的水果店,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就幫大家代收快遞。
“考慮到水果店后面的小倉庫也空著,就給他們放快遞好了。好多快遞送上門家里沒有人,就放我這里了,一天至少有個100多件。”老板娘說。
快遞放在水果店里,一方面是每單有5毛左右的收入,“一個月下來,也能有個零花錢付付水電費,還可以吧。”另外則是來拿快遞的人,有時候也會順手買買水果,也是一個增加水果店人氣的法子。
買水果的頻次總要比理發店高吧,所以當看到離這家水果店200米開外的一家叫“發跡造型”的理發店也在代收快遞的時候,多少還是有點不敢相信,理發店開在小區一樓,后面放了一個貨架,上面擺滿了快遞。
理發店后面貨架上擺滿了快遞。
理發師說,剛開始的時候是免費保管大家的快遞,后來量越來越多,索性就使用了一個快遞代收的系統,收取快遞也更方便,不過每個月要交一定的錢給第三方平臺。
3.代收平臺背后大多是快遞公司
快遞量逐年走高,在解決快遞最后100米的問題上,快遞代收點和快遞柜一樣,在理想場景下,快遞員聯系收件人,在征得同意的情況下把快遞放到柜子里,減輕快遞員的投遞壓力,又能提高配送效率,還能方便大家收快遞,是一個多贏的產物。
這兩年,除了菜鳥驛站,小區門口的快遞代收點形態多樣,有類似于菜鳥驛站直接租賃場地的快寶驛站、蜂站、艾特小哥、快遞超市等,也有和小區門口的小超市、理發店、水果店等合作的第三方平臺,比如說藍店的模式。
了解下來,這些第三方平臺提供技術的同時,盈利模式也比較清晰,一種是短信收費模式,即代收點發送一個短信給客戶幾分錢,快遞越多,需要發送的短信越多,平臺的傭金也就越多。
還有會員模式,“一般向商戶收取平臺服務費,具體是看他們選擇的套餐,普通版最高60元/月,最低50元/月,lite版平臺服務費最高是240元/月,最低100元/月。”藍店方面表示。
另外,因為是便利店形式,商戶的店鋪空間有的是有限的,所以也會有超時收費的規則,基本就是24小時、36小時幾個時間段,通常是1元超時費。
值得一提的是,各家快遞公司也有入股或投資不同的第三方平臺,所以快遞代收點和快遞公司就比較容易打通,比如說中通快遞和快遞超市。
由于代收點老板基本都是快遞員出身,自己的拓展能力也不錯,有些門店大一些,就要價低一些,通過多放件來盈利。
“綜合來說,開店要考慮的地方比較多,沒有原來只做快遞員單純,不過趁著年輕就搏一把也好的。”劉歡說。
http://www.y3995.cn